?
各種新型電信卡相繼問世后,最早發行的電話磁卡于2002年功成身退。20世紀80年代,中國為推行無人值守公用電話,引進了磁卡電話設備和磁卡生產技術。磁卡電話機方便了人們在公共場所的通信聯絡,但是在使用過程中,其弊端也逐漸顯現,例如機械結構復雜、故障率高、需要市電支持等等,尤其是防偽性能差,社會上偽造電話磁卡的現象日趨嚴重。
▲我國第一枚電話卡“綠箭卡”
在保密性和設備可靠性強的IC卡電話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普及的情勢下,信息產業部2001年批準中國電信淘汰磁卡電話,為持有電話磁卡的用戶更換具有相同服務功能、相等面值的IC電話卡或本地200記賬式預付費電話卡。上海電信本著“保護客戶權益,方便客戶更換”的原則,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實施方案,并在全市設立18個換卡網點和一個換卡大戶室。上海的電話磁卡更換工作于2001年12月1日正式啟動,電信人員為客戶用心服務、耐心解答,對個別問題采取“大局為重,慎重穩妥”的處理方式,政府部門和媒體也給予有力支持,換卡過程秩序井然,進展順利。不過,上海電信并沒有絲毫松懈,從2002年3月8日起延長換卡受理時間,增加星期日服務,安排備用換卡點,積極應對換卡后期出現的高峰。
▲上海電信IC卡是一種電子消費卡,可交納各項電信費用、購買部分電信產品
3月31日24時,電話磁卡更換工作圓滿結束,沒有出現異常情況。在歷時4個月的換卡工作中,上海電信累計換入電話磁卡218萬張,面值總金額近1億元;換出IC電話卡和200電話卡261萬張,金額9360萬元。2002年底,磁卡電話機全網停止使用。電話磁卡退出應用后,被不少愛好者作為珍品收藏,而新一代電信卡則為人們帶來使用上的便捷。
▲紀念申博成功紀念卡、“海寶”卡
▲世博期間發行的“全球盛典”電話卡
原載上海電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2022年6月10日